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7 08:26:3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人闲下来的时候,静静地听得到桂花飘落的声音,夜深野静,春山中深幽虚空。明月蓦然照射,惊飞起山鸟,时时鸣叫在悠悠溪涧中。
白天,很多的鱼虫鸟兽的声音会消失在身边,当到了夜晚的时候,这声音全都出来了。
原来,生命可以盛得下许多东西。
当我们把一些无用的尘世纷杂倒空之后,你能看到一朵细小的桂花落下,你能看到月光,你能听到鸟在月光下不时地鸣叫,你会发现,自然的浩瀚并不在别的地方,其实只在我们自己心里。
所有的秘密其实都藏在第一句的头两个字里——人闲。
本篇表现幽寂之境极超绝,是以动写静的名作。首句写觉出桂花在飘落,就突出静之至极。“月出惊飞鸟”之句尤为绝妙,月光之蓦出,只能是光芒照射并无声响,却惊起宿鸟乱飞,更是以动显静的卓越表现。而此空静至极之境界又显然正是诗人心境的显现。亦是禅境的表现。
王维的笔下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禅意。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心是一种境界,修心之人,看似远离红尘,不染尘埃,实则却融于山水之间,一旦入了情境,便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王维《辛夷坞》
辛夷坞就是在王维的辋川山庄这个地方选一别处种上了辛夷花。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辛夷含苞待放时,很像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
辛夷花绽放在树梢上,红色的花苟辉映深山中。山涧里静寂无人影,花儿纷纷开放又纷纷飘零。
王维并没有见到花完全盛开的样子,当然,他也不会在同一时刻看到花纷纷落下。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王维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
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就如张九龄笔下的香草桂花,有人也芬芳,无人也芬芳。
本诗是王维写静境又一名篇。诗用的是白描写法,诗人只是如实写山涧无人迹,只有辛夷花独自开落,但这种特写镜头的鲜明描写即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辛夷坞环境的幽深宁静。
这种对大自然幽静的展示自然而然又是作者心境的显示,也就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淡泊宁静。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官至随州刺史。为人刚直,一生“多忏权贵”,因而多次被贬。
竹林寺: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隋时建。是此次灵澈游方歇宿的寺院。
苍山日暮,远方的竹林寺苍苍茫茫,余晖洒落,钟声传来。一天好景将尽,两人就此分别,不必眷恋,没有挽留,只是自顾挥手远去,高僧,背着斗笠身披斜阳,独身归山走在崎岖小路上,随风飘荡的衣袖,不沾染一丝世间的尘埃。
苍茫的暮色,悠悠钟声,和的僧人的远影构成一幅禅意盎然的僧归图。着意表现僧人淡泊宁静超脱尘俗潜心修道的高境界。
作者面对苍茫的竹山林海,心中的烦恼又从何来,倾听着从寺院杳杳钟声,一切杂念,都将随风远去。
这一份从容与潇洒,是世人所不具备的模样。也只有真正开悟了智慧,没有了羁绊的人,才能流露出这样的神态,仅仅是一个远行的背影,便足以让人顿悟,发人深省。
这一首古诗,仿佛再现了灵澈上人,飘逸出尘的身姿,了无牵挂的神态。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诗中的上人,即也是上篇的灵澈。
作者把上人比作闲云野鹤来去无踪,不为人间俗事所累,既要归隐只宜居于凡尘之外,如果你要归隐一定不要去像沃洲这样被世人熟悉的名山,太俗。
要隐居学道,千万不要去名山,而一那种无名静寂的地方,才能够静下心来修禅问道。如果去了名山,这会让人们知道你的去处。这样就会适得其反。
真正的高僧,真正的放下,就如云野鹤般有着脱俗的品性,问世间,何处是红尘,入眼皆是凡尘。
若能一朝开悟,整个人的境界,便会在瞬间得到升华,纵使身在凡尘,但是心却早已超然云天之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他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寂静空无的境界。是一个一尘不染、一声不响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净的空无世界。
除雪之外,千山之中听不到一只鸟的啼叫,万径之上见不到一个人的踪影,寂静空无到了极点,读者在此诗中可充分感受净化了的静远、空旷、明净和空灵,忘却俗世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享受着禅意带来的愉悦。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显然此时的渔翁独钓寒江,意不在鱼,在于修炼,修炼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次意志的磨炼。
独钓寒江的渔翁,自然钓不了鱼,但是他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
尽管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却能淡然处之、静定自若,这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是很多人无法触及的高度与格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唐·神秀和尚《偈一》
身子像是菩提树,心灵好似明亮的镜台。要时时不断地拂拭,别使心中沾惹尘埃,不要被尘垢污染障弊了光明的本身。人要时常修身养性,以净化心灵。要明辨善恶,智慧觉悟之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惠能《菩提偈》
这首诗是惠能反驳神秀和尚观点的未法诗。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心里本来就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惠能主张万法皆空,并不存在什么菩提树,明镜台。佛性本来即是清静,无垢无染,这样的自性哪里会惹上尘埃。既然如此,哪还需要去擦拭尘埃?
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成佛。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
最后面这两首诗,神秀和尚与惠能大师的两个明显对立观点,慧能的话,讲的是人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神秀的意思,却是要用功去掉各种私心,恢复本体的明莹。你怎么看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帅文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50